孚  佑  帝  君  十  戒  十  行  垂  訓


 

十戒十行小序

戒行二字。為三教統宗。君子有三戒。士有百行。吾儒誨人之道。深切者明。誠以善惡分途。其端甚微。而其究也。背而馳焉。若風馬牛之不相及。嗚呼。可不慎歟。至于釋氏談空。必以戒行精嚴為要。蓋絕去一切貪痴幻妄之心。而後慈悲歡喜之心生焉。非專恃寂滅為禪門宗派也。今讀我祖十戒十行篇。條分縷析。燦若列眉。言簡而該。意深而顯。俾天下後世之有志者。曉然知惡之當去。面善之當為。有所警覺持循。以漸臻于入聖超凡之域。蓋與儒釋宗旨。不謀而合焉。夫諸惡莫作。眾善奉行。太上嘗總括言之。而首以禍福為說。則似為愚人說法。以大其誘掖曲成之術。茲篇臚列戒行。而不及殃慶。蓋修省之道。于吾身最切。所以輔翼中人而誕登于岸。豈必假災祥為歆動哉。意最醇而最正。此其與吾儒之教。尤為脗合而無間者也。

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乾隆乙未(1775)春王下浣五日錢塘萬善子邵志琳敬序

 

 

孚佑帝君十戒十行垂訓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武林王世陛雲軒重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錢塘邵志琳純一增輯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附山陰劉發嘉漸註

 

十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呂祖曰。人之生也。本乎天地至正之理。而正氣亦於此寓焉。理隨氣而行。氣由理而運。得其清者為上智。濁者為下愚。遍觀凡人之質。俱多介乎上智下愚之間。能修省。則可以為君子為聖賢。不加修省。則流於匪僻禽獸之類。信乎修身之道。不可不講也。

兩儀判陰陽。則清濁分而智愚定。人心分明昧。則善惡異而人獸殊。人本天地五行正理正氣而生。氣以成形。而理隨賦。理無氣不能發生。氣無理不能運化。得其清則為上智而純。得其濁則為下愚而駁。駁惟上智下愚不移。中人介乎其間。可以變化者最多。習于善便可臻於君子聖賢。習于惡。即流於不肖。於禽獸奚擇焉。甚矣。善惡之繫於修省。最為人獸關頭。信乎修省之道。不可不慎於講求討論而豈徒諉之于性哉。

 

一曰戒淫。淫者。眾惡之首也。淫則忘善。忘善則無所不為矣。至於報應之道。姑置勿論。

戒者。禁止之辭。勿犯之謂也。眾多也。又包含至廣無定數也。首第一也。如人一身之頭腦然。淫有邪正身心之別。太上戒人淫慾不得過度。猶指妻妾正色而言須知精神有限。何堪浪擲。雖百鍊真金亦不堪長在紅爐。從來好色為傷身之具。何不放出主見。自為樽節。而甘逐赴火之飛蛾。堂堂七尺。使一二粉面。居然為我之司命。不亦可惜可愧。要知此事乃人生第一大關頭。若能打得破看得空。便能郤病延年。即飛舉天仙。蓬山鹿苑。皆由此一念基之也。至於桑間簾中。瞥然漏洩春光。此際一言不通。亦偶然者耳。何至神隨目往。起心欲私。竟至無所不可。雖金屋名姝。蓬門艷質。以及親族有關名分之人。結想所之。莫可攔阻。甚而魂飛綉閣之中。夢入香衾之內。邪緣不湊。事終不成。在彼絕無纖塵點染。而我之喪心敗德。已不可名言矣。況殺人者。戕其后天。而淫人者亂其先天。苟合而孕。為誰之子。迹愈微而孽愈深。窮凶極惡。未有過於此者。故為眾惡之首。善惡兩途。大相逕庭。出乎此即入乎彼。惡念一起。善念隨忘。從此不顧名教。廉恥喪盡。至於無所不為矣。正色過節。如水之流。無所底止。嗜慾日啟。而百骸廢墮。況其邪色者乎。心淫猶不可。況其身蹈者乎。至於報應之道。昭彰在人耳目。一呼即應。不待繁言。古往今來。不可枚舉。若一論及。恐希冀速效。反起疑竇矣。故曰。姑罝勿論。淫為眾惡之首。祖師於十戒中。首先及此。大有深意。亦春秋誅心之法。當頭一棒也。所當切戒。諺言我不淫人婦。人不淫我妻。此言最確。姑置二字。意味深遠。宜細加翫味。

 

二曰戒劣。劣者。身敗名裂之根也。為人須從優處加工。亦不可存沽名釣譽之念。

劣者。蕩檢踰閑。如嫖流賭博等事。根。始基之也。猶草木由根而發生也。為人若不常常猛省。時時檢點。身家聲名由此敗壞。甚而旁人耻笑。親族不齒。豈不可畏可懼。優。懿言美行也。吾人須從優越處加功。則孝弟忠信。仁慈樂喜。皆是切己功夫。本分內事也。沽。買也。惟恐人不知我。故為矜誇。欲人播揚其名譽。亦不可存此等念頭。祖師欲人從實地上做工夫。不馳外務耳。

 

三曰戒貪。貪者。為惡之漸也。一涉于利。則刻薄易生。身成怨府矣。

貪者。貪得無厭。貪心難足。如饑壑難充。貪念一起。終無滿期。凡財帛玩好等物。義所不應得者。而欲得其本無。或以術制。或以勢凌。百計圖之。巧用機械以取之。如此則忠厚之道銷滅。而刻薄之心。由漸而積。為惡肇端於此。放於利而行多怨。不但受害者。銜恨切齒。即旁人亦交相嗟怨。其身不為怨府者。鮮矣。

 

四曰戒妄。妄者。目空一切。無所不想。亦無所不作也。

妄者。事無影響。而逆億懸度。預為料算。目空一切。即旁若無人。謂別人斷不能如是。當今之世。莫與儔匹。無所不想。亦無所不作。胡然而天。胡然而帝。至越禮犯分之事。敢作敢為矣。

 

五曰戒刻。刻者。非分之謂也。得尺則尺。得寸則寸。毋使意外苛求。

刻者。狡險狠戾。知物之必不能得。而圖謀必欲得之。知事之必不可行。而多方必欲行之。己雖多而猶欲侵人之少。己雖有而更欲奪人之有。皆謂之非分。尺寸以數言。亦大概而言。是我分內止應得尺得寸。非由尺寸而至丈尋。步步跟求。追尋進去也。斷勿意外忘想。從刻薄處苛求。

 

六曰自暴。為人須從本分做起。有用之材不可棄置。宜努力上進。

自。指己而言。自暴。猶言自棄本分。如士農工商。各人分內應做的事業。所當惟日孜孜。檢其作息。刷其精神。制其怠惰。常常反己自問。不使有用之材。棄置如遺。自在度日。甘心如物之拋撇。而流於污下。寧不烈烈轟轟。努力上進乎。

 

七曰自滿。人惟虛心。方可取益。稍涉矜誇則永無長進矣。

自滿。無容受之量。非宏大之器也。天下智慮才能。精詳工巧。什百於我。惟謙遜以下之。方能聆人之教。取益於己。論曰。以能問於不能。以多問於寡。有若無。實若虛。易曰。謙受益。滿招損。言之何其確切。若一涉矜誇。自衒己長。則聞見日寡。聰明日蔽。求其長進。不亦難乎。

 

八曰妒忌。人有一技之能。便可矜式。一涉于妒。則善念自此壅矣。

妒忌。指人己而言。妒則求己之勝人。惟恐人之如我。忌則惡人之勝己。惟恐我不如人。此千萬人受病之根也。人有技能。大而德業文章。小而一材一藝。但當推譽獎誘。景仰式從。不但成本人之令名。且可動他人之嚮往。反而觀之。妒念自消。若一起妒念。必其中毫無好善之心。為天下不祥人也。壅塞也。如木石阻路。使之不通。善念從此壅塞矣。可不戒哉。

 

九曰戒懶。一日之內。當思功過幾何。寧使過于勤緊。毋生委靡之習。

懶者。偷安放緃。俗言肆懈不收。如早眠宴起是也。一日之內。謂自晨至暮。凡動靜語默。對人獨處。時當思功過幾何。何者為功。何者為過。何者似功而若過。何者實為過而究非過。并思昨日如功過相半。今日當勉力為功。以冀後日寡過。須時時省察。事事究擬。彼運甓之精勤。冰淵之兢業。豪傑聖賢。莫不皆然。我獨何人。而敢宴然高枕。侈然逸樂乎。況一日之內。吾身所當為之事。無窮無盡。如灑掃庭除。啟閉門戶等類細事。寧使料理精密。豈可妄生委靡習態。不為振作乎易曰。天行健。君子以自強不息。人惟無志自強。故思苟且度日。若有志之士。真有惟日不足者。委靡之習。尚曰毋生。豈可安於怠惰乎。孟子曰。然後知生於憂患。而死於安樂。言之何其痛切哉。

 

十曰欺人自欺。凡事從實地上用功。一涉于欺。此心不可對人。即不可對天地矣。

欺罔詐人。對已之稱。事無巨細。凡答問行藏。當從切實處用功。彼每事焚香告天。無事不可對人言者。皆從實地上做工夫也。若一涉于欺。則暗室屋漏之中。獨知衾影之際。所為不善。無所不至。方且詡詡得意。以為無人知覺。人被我欺。不知此心已不可對天。設人有事相質。是彼不知而請問于我。乃不自耻不博。而反朦朧引据。虛其求益之來意。而復誤之。與人共事。惟恐其有智。每喜其無識。而懷挾私心。雖機械秘密不露。不知此心已不可對人。是其欺人。而適所以自欺。自欺。即所以欺天。問之于心。果能仰不愧於天。俯不怍於人乎。此心虛靈之氣。呼吸可通帝座。並不待鬼神來告。故曰。此心不可對人。即不可對天地矣。彼懼四知者。方稱事天慎獨之君子矣。

 

以上十條。為初學為人之要緊處。一有所犯。不但獲罪於吾。即諸子永無漸進之期矣。最喫緊下手工夫。全在保得惺惺不昧數字為主。擴而充之。則在聖賢仙佛之間矣。勉之。毋負吾言。

 

祖師勸人為善。便說十條戒訓。為初學入門之要訣。一有所犯。不但獲罪莫逭。即永無漸進日期。最為切己緊要工夫。全在靈臺一點。保得常常明亮皎潔。使平旦之氣。長在方寸。由漸而積。擴而充之。若火之始然。泉之始達。其始也。未必燎原。未必滔天。然聖賢僊佛。皆肇端于此。可知最喫緊下手工夫。全在保得惺惺不昧也。

 

十行

呂祖曰。凡人學問。由粗可以致精。无過然後有功。去過之方。詳於十戒。求功之道。定於十行。人之一生。非動則靜。非處眾則處獨。與人相對。一己自處。無時不可檢束。無地不可用功。過去而功積。不求入道。而道无不入矣。敬聽吾言。相勉于成。慎之毋忽。

凡人學問。譬之行路。自卑可以登高。自邇可以致遠。捷足者。不過早到一程。跣跛無力者。步步前進。稍遲片刻。亦能趕到站頭。人之學問。由粗可以致精。不過遲速之間。亦無不然。免過之法。於前十戒中。審而且詳矣。求功之事。再定十行。動靜語默。與處眾自處。時時要檢點。處處用畱心。有過何能致功。無過而功方可積纍。有功纔可免過。無功而過何能銷滅。從此念念修省。求進於道。而道即在其中矣。彼此勸勉。以冀有成。遵之慎之。敬循勿忘。

 

一曰主敬。人之心最放縱。无所主。則出入无時。惟敬以持之。此心常在腔子內。而一切放緃胥無矣。

主。拳拳服膺。奉持能守之意。敬。謹慎而不敢怠忽。事無大小。兢兢業業。俱要靠他做主。人心最靈最動。遇物即搖。若不守定敬謹為主宰。則心猿意馬。隨聞見而緃弛。或出或入。竟無準繩。神魂何時依棲。不幾虛此腔舍。惟小心翼翼。羅而致之。不使鬆放。固守清虛。常常收歛在內。一切緃放弛慢心膓。漸臻鎔化。自然出門如見大賓。使民如承大祭矣。

 

二曰存誠。此心無定。則妄偽之念易萌。惟誠以存之。猶如敵來而良將禦之。堅城高疊。彼從何處侵犯。

守藏不失之謂存。忠信真實之謂誠。放而不存此心揺揺無定。則欺妄詐偽之念。最易發萌。物欲以擾之。貨利以誘之。日汨於所染之習。趨而愈下。是猶開門揖盜。無怪眾賊前來侵犯。我又無扞禦之具。遂至猖狂危頓。莫可救援。一旦欲去其弊。惟誠以存之。用忠信為將帥。真實為卒徒。時時守之。雖強敵當前。彼見步伐止齊之兵。四方八面齊相扺禦。復有堅城高壘為之守備。是無隙可乘。立於不敗之地。彼雖勇銳。從何處侵犯我疆界。撓亂我心曲。

 

三曰自重。自重者。非大粧身分之謂也。有威可畏。有儀可象。使人不敢玩視。此段工夫。最難下手。

重。輕佻之反觀。自重者。容貌端莊。辭氣中節。一動一靜。自有溫厚和平氣象。發現于外。令人可親可愛。起敬畏。在我無可玩視之處。而人亦不敢玩視。何待正衣冠。尊瞻視。而後有威可畏。有儀可象耶。此自然而然。非有意故粧身分。若大粧身分。未免嚴詞厲色。文飾色莊。殊不知過亢則近於暴戾。稍抑則近於悖慢。甚至喜怒無常。言動乖張者有之。雖欲希冀人之敬畏。反為人褻狎而玩視之矣。此粧身分之大弊也。此段工夫。非和順積中。英華發外者不能也。故曰最難下手。然勿因其難也。而生退悔心。急宜黽勉用下手工夫。以臻於泰而不驕。威而不猛。體度安閒而後已。

 

四曰自愛。父母生我。將此身登之華美而後快。為人子者。當仰體生我之心。若狼籍身體。則不孝孰甚焉。然亦不可過於嬌養。而流于晏逸。

愛。惜也。人無貴賤。卻問身從何來。想父母生我。自呱啼孩笑。以至成立。懷中提抱。口內含飴。何等劬勞辛苦。歷歷可溯。幼時多少體貼調護。長而期望顯姓揚名。必將此身登諸廟堂。光耀門閭。以上繩祖武。下紹箕裘。而後此心方快。然人間名利。雖非可必得之物。為人子者。全要仰體有法。或讀書而刻苦埋頭。或農賈而努力經營。置此身于可富可貴之地。使父母意中。常作封翁財主想。不亦仰體之一訣。若使父母無可想望。則其心痛矣。堂堂男子。何不發憤為雄。少冀雙親之歡心乎。至於身體髮膚。受之父母。原該臨深履薄。戰戰兢兢。保守愛惜。而不敢毀傷。若好勇鬬狠。以傷其四肢。嫖賭好飲。以損其精神。日夜縱淫。皆狼藉其身也。不但不能仰承二人之歡愉。反貽膝下之憂懼。不孝已甚。再若用婦言而違庭訓。私貨利而乏用度。缺甘旨而忍饑寒。近邪佞而薄手足。厚妻黨而疎宗族。陷於忤逆。罪通於天。不孝又莫此為甚焉。然亦不可因愛惜此身為辭。習成嬌養。流于晏逸。置晨昏溫清于度外。而不一顧也。葢父母生育之恩。昊天罔極。極欲報之德。無有窮盡。雖貴賤貧富。壯老鰥寡。境遇不同。而父母則一。為人子者。要在各隨其分。各盡其力。行所當行。盡所當盡。實有一種至誠之意。蓄於胸中。非徒形諸口舌。使終身無毫髮之遺憾焉。其庶幾矣。

 

五曰自反。人以橫逆相加者。我有可加之道。必隱忍以防之。不然。我無可加之處。可避則避之。暗中調理。使彼自生愧悔。此能自全。而亦所以全人也。

自反。反躬內省也。設事起倉卒。變出尋常。人以橫暴悖逆之事。加諸我者。必我平素不能愛敬。無禮無義。無怪彼卒然遇之而相加。是我有隙可乘。當忍耻受辱以防範之。自反而能敬愛矣。有禮義矣。我無不是處。其橫逆猶是。終無改於從前。此亦一妄人耳。何必與之較量。可避則避之。非氣弱也。非慮患也。是不肯與較。預為防避。雖曲在人而直在己。還須以情恕人。以理自遣。更悲痛無知。思有安全馴致之道。暗中曲為調停。或婉言開導。或危詞警戒。否則或唾面自乾。要在至誠。微微感動。使彼自生愧悔心。改易前非。此能全我無絕物之心。而亦所以全人不致終於橫逆。世上便多了一個好人。少了一個惡人。正己化人。物我無間矣。

 

六曰自謙。人之聰明。誰不如我。謙以取益。對人接物。能以和氣薰人。方稱得體。

自謙。謙卑遜順。不以賢智先人也。人有慧拙。必各得所長。我無兼人之具。是人之聰明。誰不勝如我。惟時存不能在己。多能在人。方能取益。所以謙卦六爻皆吉。至於對人接物之際。勿以親疎貴賤。易其常度。勿以乍會久交。變其恭敬。無論何人。總要一團和氣。滿面融光。如春風之薰拂。人人愉洽。方稱雍容而得大體。豈不和氣致祥。然不可過於逢迎。而隣於諂媚之小人。

 

七曰行無愧事。無論大小細微。皆從心出。一有所動。揆之于理。問之於心。使無分毫遺憾。不可使心負疚。

人生立身處世。莫大於言行。斯言之玷。尚不可回。何況行則施諸實事。稍有一點差悞。其可追挽乎。無論大小細微。於事之可否從違。皆從方寸中想出。凡有作為舉動。預先揆度義理。以心問心。此事果能合於理乎。無歉於心乎。仔細斟酌。反覆忖量。諦審到恰好處。然後施行。方免愧怍之事。斷勿汨於利害之私。使所行之事。有分毫遺憾。致令時負疚心。葢天下事。總要義理以制之。則所行事事合宜。是非曲宜。各當其可。心不負疚。而行直事自無所愧。論語中言寡尤。行寡悔是也。

 

八曰讀有用書。古人云開卷有益。人之精神有限。有用之書。讀之不盡。若淫詞小說。既無益于聰明。徒自乖其心志。非三代之書不敢觀。非聖人之志不敢存。二語最得箇中深義。

書為聖賢之血脈。流通今古。天覆地載中。人人須當朝夕誦讀。讀書可以明理義識時務。其有益于人也。蓋莫可殫述。開卷有益。何待竟牘。總言讀書之甚有益也。但人之精神命脈有限。日月逝矣。歲不我與。有用之書。畢世讀之。猶恐不能盡。即能盡讀矣。又慮不能盡晰其旨趣。雖終身在四書六經諸子百家中研究。亦已晚矣。若夫淫詞艷曲。小說諢語。不但不能益我聰明。廣我聞見。反足乖我志嚮。亂我心曲。非徒無益。所損實多。吾人有志上進。觀書必擇三代之書。得見先哲于羮墻。存志必遵聖人之志。得循仁義而守法度。非三代之書。無用也。不敢讀。亦不敢觀。非聖人之志。私心也。不敢存。亦不敢萌。二語最得箇中深義。言二語之中。有最深的義理。極精的學問在內。不可忽畧看過。欲人時時省察。翫味其深義也。

 

九曰憐才。才之生也。關乎天地國家之氣運。仰體彼蒼之心。隨我本分。常存一番鄭重愛恤之思。

憐才。愛惜此才也。才之生而登庸在廊廟者。才之生而隱伏在草野者。出處遇合。或有不同。彼蒼之生此才也。鍾山川之靈秀。毓日月之精華。多少鄭重愛惜。或間世一出焉。或舉國一遇焉。才之興廢。有關天地國家之氣運。社稷生民之安危。家庭鄉黨之榮戚。實關係於此。兆端于此。聖人尚曰才難。而可不仰體此心乎。隨吾本分。常存一番鄭重愛惜之思者。指在己而言。亦帶著別人說。己有才。當用于正大光明有用之地。勿可鄙吝。將秘此才而深藏不露。勿可浪擲。將恃此才而巧用機關。隨吾本分。并隨我力量而行。不得以別人有才。排擠嫉妒而生忌刻之念。

 

十曰惜物。布帛菽粟。均係至寶。人之福分幾何。而敢任意作塌。一絲一粒。恒念物力維艱。飛潛動植。通有血氣。所關性命。無分貴賤。無故傷生。則大干大地之和。口腹之欲。最易節省。非隣於釋氏而作放生之事。

惜物。珍惜物力也。生人切己之事。無過衣食之奉。苟求取不給。即忍饑受寒。豈不視敝縕如狐貉。藜藿如珍饈。則布帛菽粟。盡屬至寶。但思人之福分幾何。值有餘之日。不思節儉惜福。而敢忍于任意輕棄作賤乎。試思盤中饔餐。農家多少辛勤。方得收穫。豈不顆粒皆是珠玉。夜半機聲。女紅無限苦楚。纔成錦繡。豈不絲絲皆屬鮫綃。物力若是之艱難。而不急為動念。安忍用之無度。諺曰。惜衣得衣穿。惜食得食喫。言甚明切。中庸盡物之性。不過使動植之倫。各安其常。蛩蜨花草。俱飛潛動植也。為物雖微。通有血氣。雖無分貴賤。所關性命則一。亦宜護惜。勿因嬉戲而啟殺心。若非獻敬鬼神。祭祀祖考。以及宴饗之事。非禮非時。無故而殺生害命。上則干怒天地好生之德。次則損己之陰隲。下則貽禍子孫矣。至於口腹之欲。有何繩墨。食前方丈。日費萬錢。尚曰無下箸處者有之。簞食瓢飲。蔬食菜羮。而曰晚食當肉者有之。況且最易節省。無甚難處。即富饒之家。不宜靡費奢華。寒素之士。更宜儉約。當畱有餘不盡。素位而行。勿特殺。勿填覆。較之放生。所全實多。何必隣釋氏之談。效婦女之見。持齊喫素。作此故態。為買物放生。行有限量。有形述之事乎。

 

以上十行。時時加省。較之十戒。分觀之則異名。合視之則一轍也。資禀雖有清濁之分。而成功卻無安勉之殊。諸子隨事隨時。將吾所諭論勿忘。便可入道。安知不在超凡之列耶。勉之。謹記勿忘。

十戒十行。乍觀之。則有戒行之懸殊。細玩之。則名實如出一轍。中人資禀氣質。或有不同。及其成功。究無安勉之異致。非因其愚鈍而不許成功也。吾人隨事隨時。詳審研究。便可造就入于至道。安知不在入聖超凡之倫列歟。慎之勉之。

 

回首頁